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及國際認證論壇(IAF)為全球性的國際認證組織,本會(TAF)為上述國際認證組織之正會員且代表我國簽署國際相互承認協議(MRA),並定期參加國際認證組織之年度會議,以善盡會員之義務及收集國際認證標準之發展。本文將簡單介紹ILAC與IAF於2024年10月8日至10月10日期間召開之會員大會及聯合會議,以期與國內符合性評鑑機構及主管機關,分享國際認證組織對於認證與符合性評鑑機制之發展方向。
藍牙®(Bluetooth®)技術是目前最廣為產業所接受無線通訊協定之一,其中應用最廣的即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以下簡稱IoT)設備。藍牙®標準的制定與推動,是由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Bluetooth SIG)負責,其會員為電信、資訊、網路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的產品與服務廠商,蘋果電腦、思科、輝達等國際資通訊大廠皆是其關鍵會員。我國資通訊產業為打入國際供應鏈或建立品牌,投入藍牙®產品的研發與製造並尋求通過藍牙®測試與驗證,以讓消費大眾對其產品有信心。為協助國內設備製造商與測試實驗室,本會與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於2018年5月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公告「藍牙®產品測試實驗室(Bluetooth® Qualification Testing Facility)認證服務計畫(TAF-CNLA-A25)」,提供藍牙®產品測試實驗室(BQTF)認證服務並受理我國實驗室之認證申請。目前已有6家臺灣實驗室經本會認證後取得藍牙®產品測試實驗室(BQTF)資格,實驗室可提供我國廠商所需之藍牙®產品測試服務。
ISO/IEC 17025:2017測試與校正實驗室能力一般要求之7.7.2節,實驗室可藉由參加能力試驗或實驗室間比對監控其表現。ISO 15189:2022醫學實驗室品質與能力要求之7.3.7.3節,實驗室應透過實驗室間比對之方式監控其表現,如參加外部品質評鑑(EQA)。換言之,運用”參加能力試驗或實驗室間比對”之結果,為符合性評鑑機構於執行相關測試/校正/抽樣/檢驗/檢查等活動過程,可用於確認量測結果正確性的監控活動之一。因此,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為促進國際間各認證組織對認證符合性評鑑機構間技術能力展現,或測試數據及報告結果運用具比較性與使用性,且推動相互簽署承認協議的評估要求,明訂各認證組織對於ILAC MRA範圍之認證方案,包含測試、校正與醫學實驗室、檢驗機構、生物資料庫、能力試驗執行機構與參考物質生產機構,執行測試/校正/檢驗活動應如何運用能力試驗或實驗室間比對,展現其技術能力的政策性要求文件,如實施能力試驗與能力試驗以外實驗室間比對之ILAC P9(Policy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and/or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s other than Proficiency Testing)實施政策。
IEC Guide 115是由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縮寫IEC)發布的指引。該文件提供安規領域量測不確定度評估的整體概述和背景說明,包括目的、範圍、適用性等資訊。本認證報導將簡述該指引文件內容,但需注意該文件為指引,僅供各位業界先進做為參考使用,並非本會對於安規實驗室之認證要求。
國際間辦理認證檢驗機構係依據國際標準ISO/IEC 17020 符合性評鑑-各類型檢驗機構施行檢驗之作業要求,此國際標準為2012年發行。隨檢驗型態更新/新技術發展/及國際各專業團體之運用及檢視,2022年經ISO符合性評鑑委員(ISO/CASCO)提出此國際標準的改版作業,並於今 (2024) 年6月發布ISO/IEC 17020委員會草案(Committee Draft , 下稱CD版)。依ISO/CASCO之規劃,ISO/IEC 17020國際標準草案版(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DIS)將於2024年11月至2025年第一季完成,於2025年7月至8月完成最終版國際標準草案(Final 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DIS),並於2025年11月發布本次ISO/IEC 17020最終改版標準內容。
環境部氣候變遷因應法(以下簡稱氣候法)於2023年2月15日修正公布,續於2023年10月5日修正發布「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並於今年逐步增修查驗指引及發布函釋以明定相關規範要求。以下摘錄彙整相關規定:
「校正週期之指引文件(Guidelin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calibration intervals of measuring equipment,文件編號:ILAC G24/OIML D10:2022)」是由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與國際法定計量組織(OIML)共同制定發展,目的為協助量測儀器使用者訂定合理之校正週期。請留意,此份指引文件及本認證報導並非本會評鑑之要求,僅提供實驗室及各界有興趣人員參考。
因應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於2022年12月新公告醫學實驗室國際標準ISO15189:2022,亞太認證合作組織(Asia Pacific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 APAC)為促進各簽署相互認可協議認證組織於運用ISO 15189國際標準執行醫學實驗室認證活動之一致與完備,於2024年6月24日至6月26日假印度新德里辦理ISO 15189國際標準之培訓活動,邀請ISO/TC 212 WG1工作小組召集人Ms. Sheila Woodcock(加拿大籍)介紹有關ISO 15189改版之重點,並邀請APAC TC1醫學工作小組召集人Ms. Ritu Kulshrestha(印度籍)與APAC醫學評估員Ms. Fariza Wan Abdullah(馬來西亞籍),分享於APAC對應ISO 15189相關文件之更新與運用ISO 15189於執行評鑑活動之經驗分享。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以下簡稱,桃園市警局刑事鑑識中心)隸屬於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業務內容主要為刑案現場勘察、證物處理及鑑定、鑑識技術研究、鑑識技能教育訓練等刑事鑑識相關事務。鑑識中心主任高麗姬表示:「其實早在民國94年前,全國除北高兩直轄市外各縣市的鑑識單位都是歸在刑警大隊下的一個組,屬於外勤的支援單位。而在民國94年以前,桃園縣的鑑識組編制只有4位同仁,直到民國95年獨立成為鑑識課,而後在民國100年桃園改制為準直轄市後才成立刑事鑑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