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

發刊日期:2025/01/22

認證報導
TAF Newsletter
瀏覽次數:
驗證機構認證處/劉長怡
點閱次數:
認證政策訊息

低碳氫查驗方案認證服務發展簡介

我國於2022年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以「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展開規劃,氫氣因經過反應後主要產物為水而不排放二氧化碳,故符合現代環保需求,並列為能源轉型關鍵戰略之一。經濟部已成立氫能發展工作小組,負責推動臺灣氫能發展戰略及解方,相關主管機關亦刻正推動氫能生產、低碳能源(如低碳氫)憑證制度以及適用之第三方查驗與認證制度等研究發展,以確保我國制度得符合國際趨勢並得與國際接軌。基於前述,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簡稱TAF)積極配合我國政策需求,研究及發展低碳氫查驗機構之認證服務,透過經TAF認證之查驗機構的專業服務,能證明產業生產之氫氣符合低碳氫要求,為我國淨零目標盡心力,同時亦帶動我國氫能產業發展。

現今對於氫能多以灰氫、藍氫與綠氫分類,詳見表一說明。灰氫係以非再生能源製氫(如:化石燃料、天然氣等),多為天然氣搭配水蒸氣重組法(SMR),利用在高溫觸媒環境下,水蒸氣與碳氫化合物反應轉換出氫氣,是目前較常使用氫氣的種類,碳排放量亦最高;藍氫也是以非再生能源製氫(如化石燃料),但運用碳捕捉、利用及封存技術(簡稱CCUS),將氫氣製造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並封存或利用;綠氫則採用再生能源(如:風力、太陽能、水力等)在電解槽中以水電解法得到氫氣與氧氣,生產規模具彈性並可協助整合再生能源。於氫能製程方面,尚包含其他氫氣生產方式,例如生質能產氫、工業副產品製氫、氯鹼製氫等,不同製程之料源、技術和CCUS的應用程度亦代表將有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情境,若產氫製程中的溫室氣體減排量低於特定值或比例,其所產製的氫可符合低碳氫之範疇。

類別

原料來源

運用製程技術

碳排放量

灰氫

非再生能源

(化石燃料、天然氣)

水蒸氣重組法(SMR)

藍氫

非再生能源

(化石燃料)

碳捕捉、利用及封存技術(CCUS)

綠氫

再生能源

(風力、太陽能、水力)

水電解法(electrolysis)

零碳排

表一 氫能分類

於第三方查驗方面,依據目前國際實務,低碳氫之查驗依據包含ISO(CNS) 14040(環境管理-生命週期評估)、ISO(CNS) 14044(環境管理-生命週期評估-要求事項與指導綱要-原則與架構)及ISO(CNS) 14067(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之要求事項與指導綱要)等適用之國際標準及其適用之特定方案規定,以生命週期階段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包含直接或間接活動)評估生產氫氣的碳排放量,包含採購原物料、產品生產、使用和最終處置階段;於TAF認證方面,將配合經濟部建置之低碳氫方案(預計2025年)發展低碳氫查驗機構之認證制度,初期亦規劃將以國際間廣泛適用之ISO/IEC(CNS) 17029(符合性評鑑-確證與查證機構之一般性原則及要求事項)及ISO(CNS) 14065(環境資訊確證與查證機構之一般原則及要求事項)等國際標準為認證評鑑基礎,搭配經濟部建立之低碳氫制度,並遵循國際間對於認證機構之規範ISO/IEC(CNS) 17011(符合性評鑑-認證機構認證符合性評鑑機構之一般要求)執行認證評鑑,以確保第三方低碳氫查驗機構之適任性、公正性及查驗一致性,提升產業需求及政府政策之信賴。

TAF發展之低碳氫查驗方案認證服務將以國際標準及經濟部建置之低碳氫制度規範為依據,預計於明(2025)年提供認證服務;此外,TAF亦將積極關注國際發展及配合我國與他國間之合作政策,透過TAF可信賴之認證機制,推動我國制度與他國接軌,同時促進我國友善環境能源之發展。

回認證報導列表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