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回顧暨2025年展望
2024年是本會充滿挑戰和變化的一年,因應各界需求,提供的認證服務項目及家數均有成長,除擴增認證服務項目外,認證家數突破2,500家。本會也積極強化監督獲本會認證之機構,以維護本會認證公信力。

國際合作交流與人才培育
2024年本會各項國際合作的成效相當傲人,茲摘要重點成果如下:
一、榮獲APAC首屆且唯一「APAC組織貢獻獎」
亞太認證合作組織(Asia Pacific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以下簡稱APAC)於2019年成立,為國際間最大之區域性認證組織,首要任務為推動亞太地區認證機構會員之相互承認協議。透過建立一套符合全球性之認證制度,促進亞太地區貿易與商業活動。APAC於2024年設立組織貢獻獎,以表揚對亞太地區認證活動有特別貢獻,以及積極支持並強化亞太認證合作組織(APAC)、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及國際認證論壇(IAF)多邊相互承認協議之組織會員。本會經多個國家認證機構提名,經過評審委員會評選後,由執行委員會核定並授予本會首屆「APAC組織貢獻獎(APAC Organizational Recognition Award)」;APAC 特於2024年7月16日於杜拜舉辦之年會,由珍妮佛主席頒發該獎,表彰本會對亞太區域認證活動的傑出貢獻,本會亦為83個APAC會員中唯一獲此獎項殊榮的認證機構。
二、簽署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機構多邊相互承協議
本會繼2023年成功簽署APAC)確證與查證機構(ISO/IEC 17029)多邊相互承認協議後,國際認證論壇(IAF)於2024年3月20日採認區域認證組織(如APAC)相互承認協議之效益,本會為第一批(計34個認證機構)簽署國際認證論壇(IAF)確證與查證機構(ISO/IEC 17029)多邊相互承認協議之成員,此舉有助於我國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報告可為國際其他認證機構以及國家接受。
三、持續培育國際認證人才
本會重視人才培育,並著力於國際認證人才培養,更以養成國際同行評估員為主要發展政策。依據APAC 2024年10月25日對同行評估員之統計資料顯示,主評估員部分,59位佔其中5位:評估員部分,103位佔其中6位;準評估員部分,45位佔其中8位。評估員人數在亞太認證合作組織(APAC)現有機構中遙遙領先其他認證組織,顯示本會有足夠的國際認證專業人才。
四、積極參與國際同行評估,支持國際多邊相互承認協議,提升本會專業形象
2024年本會已參加多場亞太認證合作組織(APAC)同行評估,包含評估菲律賓(PAB)、海灣認證中心(GAC)、美國認證機構(NVLAP)、印度(NABCB)、日本(ISMS-AC)、韓國(KOLAS)、美國(ANAB)及馬來西亞認證機構(Standard Malysia)等共8案11人次,其中2場次同仁更擔任主評估員。除支持APAC的多邊相互承認活動外,也更透過同行評估活動,擴大本會在國際認證組織之話語權及影響力外,也藉由同行評估活動學習其他認證組織的優點。

開放新興產業認證需求
2024年本會持續配合政府的綠能建設、數位建設、軌道建設、食品安全建設等前瞻計畫及產業政策,規劃與推動國內產業所需的認證服務,重要項目如下:
一、開放「碳查驗標準(VCS)」認證服務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極端氣候變化對環境與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因應此一挑戰,全球各國紛紛設定減碳目標,推動持續減量與淨零行動。我國亦於2023年發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致力於通過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發展與綠色科技創新,達成長期減碳目標。
碳查驗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是由國際組織VERRA推廣和管理的碳減量額度確/查證機制,用於評估溫室氣體減量專案的技術、減碳方法與數據準確性,確保專案符合國際標準、環境效益及推動聯合國制定之永續發展目標。本會結合我國淨零政策與國際標準之應用,積極與國際組織VERRA合作,共同推動我國建置碳查驗標準方案(VCS)認證能量,並於2024年11月1日起正式開放「碳查驗標準(VCS)」認證服務認證申請受理。
二、推廣影像醫學之放射診斷影像檢查項目實驗室認證
本會2020年起投入建置影像醫學之放射診斷影像檢查項目實驗室認證,並以醫學實驗室國際標準「ISO 15189醫學實驗室—品質與能力要求」與「醫學領域之影像醫學檢查技術規範(TAF-CNLA-T24)」為主要評鑑認證要求。2023年4月起公告受理醫學領域實驗室於放射診斷影像檢查(HS)認證申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於2024年9月19日獲本會認證,成為我國第一家獲得TAF ISO 15189醫學領域影像醫學放射診斷影像檢查之認證實驗室。
三、開放生物資料庫認證、自然碳匯(土壤)認證、低碳氫查證、產品隱含碳排放查證、隱私資訊管理系統ISO/IEC 27701認證、無人機測試認證(2kg以上)及人工智慧(AI)產品認證等重要項目。透過各種認證方案研究,完善各項認證規範,滿足市場與產業需要,建構安全社會,健全產業及環境永續之基磐。
本會為促進國內符合性評鑑機構與國際接軌,亦將國際認證組織符合性評鑑相關標準制定與修訂之要求與資訊,轉化成系統性之符合性評鑑課程,提供符合性評鑑相關訓練,培養國內符合性評鑑人才。2024年公開課程服務總計辦理145場次,培育人才達3,991人次。提升認證效率亦屬本會重要項目,除優化檢驗機構及GLP資訊系統外,同時規劃認證資訊系統之改版,力求精進作業流程。2024年除維持16個政府機關、20個專業團體及3個學術單位合作外,更新增社團法人台灣E化資安分析管理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結合國內專業資源,有利於持續擴展國內重點發展領域之認證服務。
為維持簽署ILAC/IAF國際相互承認協議(MRA/MLA)有效性,本會將於今(2025)年接受亞太認證合作組織(APAC)四年一期同行評估實地查核,確認本會認證作業符合國際標準,並確保本會作為第三方認證機構之獨立公正性、認證能力及作業一致性。
身為我國唯一提供認證服務之機構,不論是各項認證業務,抑或未來將發展之新領域,本會將責無旁貸持續支持政府政策。2025年將配合臺灣AI行動計畫2.0,建立人工智慧產品與系統評測實驗室;配合臺灣氫能發展策略,建立氫輪儲設施抗氫脆試驗;建立非破壞檢測實驗室認證量能及建置無人機資安測試實驗室認證、評估開放低碳氫查證方案及碳中查證方案認證;投入前瞻認證研究,包含美國FCC物聯網與SEMI半導體備資安認證、歐盟RED指令資安實驗室認證、AI評測產品驗證機構認證、固體再生燃料SRF品質標準之檢測及再生醫療檢驗認證等,促進產業貿易發展,提供符合產業發展及需求的認證服務,同時擴充民生、永續相關認證能量,建全社會安全與環境永續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