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AC/OIML 校正週期指引文件(ILAC G24/OIML D10)之簡介
「校正週期之指引文件(Guidelin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calibration intervals of measuring equipment,文件編號:ILAC G24/OIML D10:2022)」是由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與國際法定計量組織(OIML)共同制定發展,目的為協助量測儀器使用者訂定合理之校正週期。請留意,此份指引文件及本認證報導並非本會評鑑之要求,僅提供實驗室及各界有興趣人員參考。
國際法定計量組織(法語: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Métrologie Légale, 以下簡稱OIML) 成立於1955年,總部設在巴黎。OIML的宗旨為促進與協調國際貿易的法制計量程序 (官方英文網站:https://www.oiml.org/en/),以度量衡計量單位的實務應用為主,OIML本身並無實驗室。對於量測儀器以及量測技術的研究發展工作,係由各會員國之國家度量衡實驗室來進行,因此其角色定位於調和各國度量衡相關法規及計量設備之管控,包含出版量測儀器相關之規範或參考文件。OIML出版品主要之類別與說明如下:
- 技術建議文件(OIML R):建立某些量測儀器所需計量特性的示範法規,並指定檢查其符合性的方法和設備。 OIML 成員國應最大程度地實施這些文件。
- 國際文件(OIML D):本質上是資訊性,旨在協調和改進法定計量領域的工作。
- 指引文件(OIML G):本質上也是資訊性,旨在為法定計量的某些要求之應用提供指導。
- 組織文件(OIML B):定義各種 OIML 架構和系統的運作規則。
OIML與其他國際組織緊密合作,以確保組織間工作的相容與分工。例如在認證制度方面,OIML與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簡稱ILAC)合作,於2022年版修訂及發布「制定校正週期之指引文件(ILAC G24/OIML D10:2022)」。因應外界對於量測設備之使用越來越廣泛,以及有許多ISO管理系統對於儀器設備之校正皆有對應要求(例如:ISO/IEC 17020、ISO/IEC 17043、ISO/IEC 17065、ISO 9001、ISO 10012、ISO 17034或ISO 22870),因此ILAC與OIML共同制定此指引文件(ILAC G24/OIML D10:2022),以利提供量測設備使用者在符合相關ISO管理系統要求下,如何訂定合理校正週期之參考建議。
因應國際對於計量追溯與儀器設備管理之重視程度日趨提升,相關國內外資源與技術性參考資料也越來越多元,例如:ILAC或OIML所出版之相關指引文件,此外部分區域性認證組織或國際技術組織,亦有相關文件可供認證單位參考,本會十分鼓勵認可單位主動積極搜尋相關組織團體發布之文件,並選擇適用之文件納入實驗室外來文件管理、導入自身管理系統以持續精進管理品質。以儀器設備校正週期為例,實驗室可參考ILAC G24/OIML D10:2022指引文件,作為設備校正管理之參考。
有關ILAC G24/OIML D10:2022指引文件之內容架構,主要可依量測設備的使用階段,分為初次使用或使用中兩個階段來分別陳述。對於初次決定量測設備之校正週期,主要可由以下四個面向與對應之考量因素來做決定:
- 儀器使用方式:例如,預期使用範圍與頻率、磨耗與飄移之趨勢、環境條件(氣候條件、振動、游離輻射等)、受測量對量測結果之影響(如熱電偶的高溫效應)、運輸方式的風險、操作者的訓練程度。
- 儀器本質:例如,設備及其組成元件之類型、製造商之建議。
- 使用者風險評估:例如,所需之量測不確定度、對允許誤差之管制、中間查核之頻率。
- 法規要求:例如,最大允許誤差。
使用者依照各項因素的嚴謹程度要求,可綜整決定出較合理的校正週期。另也建議應由一至多名具備量測或操作儀器之經驗者提出,若能事先蒐集瞭解其他使用者所採用之校正間隔更佳。
對於已經納入使用的量測設備,此指引文件也提出五種方法,來進行校正週期的檢視與調整:
(1)、自動調整或「階梯式調整」(Automatic adjustment or “staircase”)
每當儀器進行例行校正時,若發現儀器校正結果之誤差小於其所規定之量測最大容許誤差設定範圍(例如百分比)以內,則可以考慮適當延長校正週期(但不宜過度延長),或是發現儀器校正結果之誤差超出最大容許誤差時,則須考慮縮短校正週期。
(2)、管制圖(Control chart)
管制圖是統計品質管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之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原則上,管制圖的運作方式主要為選擇重要的校正點,按照時間繪製管制圖。從這些資料點算出結果散佈與偏移值,偏移值可以是每段校正週期的平均偏移值,依這些數據可以算出最佳校正週期。
(3)、使用時間(“In-use” time)
此方法為前述兩種方法的變化。基本原則維持不變,但改以使用時數取代日曆天數,來表示校正週期。較適用於儀器裝有實際使用時間指示器(例如:用於極限溫度(extreme temperatures)的熱電偶、氣壓靜重測試器、標準光源燈(飄移量受到點燈時間之影響)和長度量規(可承受機械磨耗的儀器)等),當指示器到達指定數值時,該儀器則進行校正。理論上,此方法的重要優勢在於進行校正的次數,校正成本會隨著儀器使用時間的長短而改變。
(4)、使用中檢查(In service checking)
此方法為上述方法(1)與(2)之變化,特別適用於可以進行快速/簡便的量測設備。此方法透過可攜式校正設備,或專為檢查特定參數而製作的標準品或參考物質,經常性的檢查此關鍵參數(每天一次或數次)。當發現儀器超出最大容許誤差,則該儀器將進行完整校正。
(5)、採用其他統計方法
利用個別量測設備或不同類別量測儀器的統計分析,亦不失為可行的決定方法。這些方法如今越趨重要,尤其是配合適用的軟體工具來運用。在欲校正數量龐大的相同量測設備(如量測設備組)時,可在統計方法的協助下來檢視校正週期。
讀者如對OIML及ILAC制定之校正週期之指引文件(ILAC G24/OIML D10:2022)有興趣,可於OIML或ILAC官方網站免費下載英文版,網址如下:https://www.oiml.org/en/publications/documents/publication_view?p_type=2&p_status=1 (OIML)
https://ilac.org/publications-and-resources/ilac-guidance-series/ (I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