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

發刊日期:2021/07/28

認證報導
TAF Newsletter
瀏覽次數:
執行長室/石兆平
點閱次數:
專題報導

2021世界認證日
認證:支持永續發展目標之實現

2021年世界認證日主題簡介

2021 年世界認證日的主題是「認證:支持永續發展目標之實現(Accreditation: 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以下簡稱SDGs) 」,以強調「認證」在支持實施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方面的角色。

永續發展目標(SDGs)起源於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於紐約總部所舉辦的永續發展高峰會,因應全球社會與環境之快速發展,並考量全球氣候及環境改變所帶來的挑戰。聯合國訂定及發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如圖一)及169項指標項目,並期望在2016年至2030年可以逐步實現。為倡議聯合國對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及國際認證論壇(IAF)積極發展國際相互承認協議,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長期以來保持密切的技術合作,並將今(2021)年世界認證日的主題訂為「認證:支持永續發展目標之實現」。本會因應國際認證組織的廣宣策略,已於本會網站公告2021年世界認證日之相關廣宣資料,供國內法規主管機關、產業團體、消費者組織及符合性評鑑機構等參考。

圖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資料來源2021年世界認證日大會手冊。 圖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資料來源2021年世界認證日大會手冊。

TAF 認證支持永續發展目標(SDGs)

有鑑於開發中國家及已開發國家,在因應聯合國所發布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所需努力的方向及需求不同。大致可區分為以下三個主軸來介紹,並舉例說明TAF認證對於我國在支持永續發展目標,所扮演的角色及貢獻。

1. 滿足人們的需求(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這一項主軸的永續發展目標,主要著重在解決饑餓、減少不平等,並提供獲得身心健康的機會,包括消除貧窮(SDG1)、終止飢餓(SDG2)、健康與福祉(SDG3)、優質教育(SDG4)、性別平等(SDG5)、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2)、與制度的正義與和平(SDG16)等。我國在政府各項施政措施的努力下,已建立法治面及制度面的各項做法。

本會(TAF)認證活動與上述永續發展目標(SDGs)主要相關為「健康與福祉」(SDG3)及「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2),我國權責主管機關可制定政策要求或詳細的技術要求,採用獲認證實驗室、檢驗機構或驗證機構所出具的報告或證書,以評估產品是安全且品質符合期待。此外,經認證的醫學實驗室提供的檢驗報告,可作為醫護人員在評估民眾的健康狀態、疾病診斷與治療、及預防保健等方面的重要判斷依據,並促進提升民眾的健康與福祉。茲摘要列舉及說明如下:

  • 食品安全:本會目前已認證之食品檢測實驗室(178家)、食品安全管理系統驗證機構(10家)、產銷履歷驗證機構(15家)、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16家)、台灣優良食品驗證機構(2家)及Global G.A.P.驗證機構(2家),可提供我國法規主管機關(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制定政策之參考及運用。經本會認證的符合性評鑑機構,可協助權責單位及消費團體,為我國食品及農產品的安全及品質把關。
  • 商品安全:本會透過發展各類認證特定服務計畫,以滿足國內法規主管機關對於產品安全及品質的要求。以商品指定試驗室認證特定服務計畫為例,本會目前已認證之測試實驗室(130家),並認可6家產品驗證機構。經本會認證的符合性評鑑機構,可協助權責單位(如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及消費團體,為我國商品的安全及品質把關。
  • 醫療照護: 醫學實驗室的品質與技術水準,直接關係到公眾的健康與福祉。本會依據國際標準ISO 15189,認可231家醫學實驗室及66家健康檢查機構,可提供我國法規主管機關(如衛生福利部、勞動部職安署)制定政策之參考及運用。此外,隨著檢測技術蓬勃發展與功能創新,各醫療機構提供POCT (point-of-care testing)服務與規模與日俱增。本會已開展POCT管理單位的認證方案,期望共同為國內醫療品質盡一份心力。
2. 擴大繁榮(Building Prosperity)

這一項主軸的永續發展目標,主要與工業、創新與基礎設施、就業與經濟成長有關。強調認證創造具競爭力的國內市場,並透過消除技術障礙促進進口與出口貿易,包括可負擔的永續能源(SDG7)、就業與經濟成長(SDG8)、永續工業及基礎設施(SDG9)、消弭不平等(SDG10)及永續城鄉(SDG11)等。本會認證活動與上述永續發展目標(SDGs)均為息息相關,例如透過我國(TAF)簽署各項國際相互承認協議的成果,可以促進我國認證之符合性評鑑機構所出具的證書或報告,在國際間可被接受,減少廠商出口所面臨技術性貿易障礙的問題,達成消弭不平等(SDG10)及就業與經濟成長(SDG8)。其他的永續發展目標,不論是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基礎設施等,都與認證及符合性評鑑活動密切相關。舉例摘要列舉及說明如下:

  • 相互承認:簽署國際相互承認協議(MRA),協助我國廠商所生產的產品在國內完成測試及驗證,減少出口後面臨重複性測試及驗證所需的時間及成本,達成「一次測試/一次驗證、全球接受」的目標,一直都是本會的重要任務。在區域方面,本會為亞太認證合作組織(APAC)的正會員,並簽署17項認證方案的相互承認協議,認證證書可為亞太區29個經濟體/47個認證機構所接受。在全球方面,本會為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及國際認證論壇(IAF)的正會員,簽署6項ILAC國際相互承認協議及11項IAF國際相互承認協議,認證證書可分別為ILAC 105個經濟體/103個認證機構,以及IAF 94個經濟體/85個認證機構所接受。並配合我國權責主管機關的支持透過雙邊合作,朝向達成消弭不平等(SDG10)及就業與經濟成長(SDG8)的目標持續努力。
  • 永續能源: 離岸風電為我國政府當前推動再生能源重點項目之一,為確保離岸風場的安全、控管營運風險及提升投資意願,本會積極配合政府能源政策研擬及開放離岸風電領域之相關認證服務。本會已認可3家離岸風場專案驗證機構,可提供國內廠商在風場開發過程(包括場址條件、設計基礎、整合負載、支撐結構及海底纜線等)所需的專案驗證。此外,本會認證之節能標章檢測實驗室(36家)、能源管理管理系統驗證機構(7家),可提供我國法規主管機關(如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制定政策之參考及運用。經本會認證的符合性評鑑機構,可協助權責單位、產業界及消費團體,為我國永續能源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 基礎設施(資安): 隨著工業4.0的發展,物聯網及各類自動化控制系統已逐漸大量使用於製造工廠端與關鍵基礎設施(如油、水、電、交通等)。如何避免資料傳輸遭受不明的攔截與解讀,是工業自動化與控制系統資安防護的重要考量方向。本會在今(2021)年5月4日已獲得國際自動化學會(ISA)的認可,未來本會認可的實驗室及產品驗證機構,依據工業自動化與控制系統資訊安全驗證方案(簡稱ISASecure),對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和產品進行獨立測試與驗證,所出具的測試報告及驗證證書將為國際自動化學會(ISA)所接受。可降低我國測試實驗室與驗證機構之認證成本外,也能協助業者產品縮短產品測試時程,順利進入國際市場。更進一步支持我國資安產業政策推行,以提升我國廠商對於工業控制系統之資安防護安全性。
3. 保護我們的地球(Protecting the Planet)

這一項主軸的永續發展目標,主要在闡述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當全球工業及貿易發展及競爭加劇之際,也伴隨著各項天然資源的使用及損耗、污染與廢棄物對環境造成衝擊,以及全球暖化溫室氣體所帶來的氣候議題,包括淨水與衛生(SDG6)、氣候行動(SDG13)、永續海洋與保育(SDG14)、陸域生態(SDG15)等。本會認證活動與淨水與衛生(SDG6)及氣候行動(SDG13)息息相關。在淨水與衛生方面,TAF認證實驗室可協助政府及民眾,監督工業廢水處理及民生用水的品質;而在氣候行動方面,因應全球暖化的議題,TAF已建置溫室氣體及碳足跡查證機構之認證服務,查證機構可提供權責單位及產業所需的溫室氣體查證服務。在永續海洋與保育及陸域生態方面,因應國際間對於循環經濟議題的重視,本會將研究國際間認證機構的作法。

  • 淨水衛生: 水質檢測攸關民生及工業衛生議題,本會認證的水質檢測實驗室(83家),包括水庫、自來水公司、加工出口區、食品製造廠及民間檢測機構等,可提供水源(如自來水、包裝飲用水、工業廢水等)之水質檢測。協助權責主管機關監督民生用水品質,減少危險的化學物與原料的釋放。此外,雖然國際上尚未有適用於水足跡查證機構之認證標準,本會對於國際間常運用之三項水足跡標準進行差異比較,包含ISO 14046、水足跡評估手冊(WFAM)及水足跡工具(WFT)。未來將視我國權責主管機關及產業的需求,進行認證方案的建置。
  • 溫室氣體: 因應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推動「國際航空業碳抵換與減量計畫(CORSIA)」,以管理全球國際航線之碳排放。我國民航局於2019年4月指定本會為認證機構,協助建置CORSIA認證方案。TAF在今(2021)年1月成為首批簽署國際認證論壇(IAF)國際航空碳抵換和減量計畫(CORSIA)相互承認協議方案之成員,可以提供國內民航業者符合國際標準ISO 14065的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之服務,截至2021第一季二家查證機構共發出4張證書。除了國際航空業碳抵換與減量計畫(CORSIA)以外,本會支持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方案,分別認可通過4家組織層級與專案層級之確證及查證機構,可協助國內權責主管機關執行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之工作。
  •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透過資源的再利用,讓資源生命週期延長或不斷循環,以有效緩解廢棄物對於海洋及陸域造成的污染問題。在無機物資源化為再生粒料(如再生瀝青)、電子廢棄物回收(如貴金屬含量)、塑膠循環回收(回收再利用碳粉匣)等,本會認證實驗室可提供測試服務。未來將配合法規主管機關的政策發展,例如從不同構面的考量,包括生產端、消費端、二次利用市場、廢棄物管理端等,研擬相關的認證標準及認證服務。

結語及展望

本文係依據聯合國倡議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簡單介紹TAF認證對於我國在支持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扮演的角色及貢獻。惟本文限於篇幅,無法就所有永續發展目標進行介紹。如讀者有興趣進一步暸解,可參閱本會歷年世界認證日的專題介紹(如表一)。如需獲得更多有關TAF認證服務之介紹,敬請參閱TAF網站(www.taftw.org.tw)之認可名錄及焦點資訊。

展望未來,為確保本會認證持續與國際接軌及滿足國家政策發展,並為國際認證組織、國內權責主管機關、產業界及消費者持續接受及信賴。本會將持續秉承公正、獨立與透明提供認證服務,配合政府法規與產業政策,拓展新領域認證方案,並與國內符合性評鑑機構,共同創造具公信力的認驗證環境,以滿足國內各界的符合性評鑑需求。

國際機構之中英文全稱對照表

  •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簡稱UNIDO)
  • 亞太認證合作組織(Asia Pacific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簡稱APAC)
  • 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Laboratory Cooperation,簡稱ILAC)
  • 國際認證論壇(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Forum,簡稱 IAF)
  • 國際自動化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utomation,簡稱ISA)
  • 自動化標準符合性協會(Automation Standards Compliance Institute,簡稱ASCI)
  •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簡稱 ICAO)
  • 國際航空業碳抵換與減量計畫(Carbon Offset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簡稱CORSIA)
  • 水足跡工具(Water Footprint Tool,簡稱 WFT)
  • 水足跡評估手冊(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Manual,簡稱 WFAM)
小辭典

世界認證日(World Accreditation Day):世界認證日緣於2007年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及國際認證論壇(IAF)於共同年會時決定,以每年的6月9日為世界認證日,向全球推廣認證的重要性,促進與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民生消費福祉。歷年的主題及詳細內容可參閱本會認證報導(如下表一)。

年度 世界認證日主題 本會認證報導
2020 認證:提升食品安全 第37期
2019 認證:為供應鏈加值 第33期
2018 認證:安全世界的守護者 第30期
2017 認證:傳遞工程及建設之信心 第25期
2016 認證:支持公共政策 第21期
2015 認證:支持醫療衛生與社會照護 第18期
2014 認證-傳遞能源供應之信心 第14期
2013 認證:促進世界貿易 第10期
2012 認證:支持安全食品與乾淨飲水 第6期
2011 認證:支持權責主管機關工作 第2期

表一.歷年(2011-2020)年世界認證日主題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共計17項,中文摘要如下。(資料來源:本會認證報導第37期,作者郭亮瑜認證經理)

  1.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
  2. 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
  3.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
  4.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5. 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
  6. 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
  7. 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8. 促進持久、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體面工作。
  9. 建造具備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
  10. 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11. 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
  12. 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
  13. 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14. 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15. 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遏制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16. 創建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
  17. 加強執行手段,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回認證報導列表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