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認證日系列活動 - 社會照護與認證座談會
今年世界認證日的主題是「認證:支持醫療衛生與社會照護之提供」(Accreditation: Supporting the Delivery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為了瞭解與促進未來認證在社會照護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必須先討論目前社會照護在台灣的重要議題與政府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於是我們在2015年6月9日上午邀請到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副司長蔡誾誾、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林麗嬋教授、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陳惠姿教授、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工作處高級專員劉美芝小姐來做專題演講,並邀請全國認證基金會的同仁一同參與討論。
蔡誾誾副司長以「現行長期與居家照護的法令限制與未來展望」為題,進行第一段引言,她提及政府業已完成第一階段的規劃與第二階段的長照服務法立法,正邁向長照十年計畫的第三階段,也就是長照服務網續建與長照保險法立法。長照服務法修法以後,長照人員需經訓練、驗證及登錄,另外,在開放更多民間產業參與後,後續也將有子法規範長照機構的設立與評鑑。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誾誾副司長
本會周念陵執行長則以「TAF認證支持社會照護之提供」為題,進行第二段引言。首先向與會的各位學者專家介紹TAF過去與國內各權責機關合作的經驗,以及特有的國際互相承認協議資格。現有的國際標準針對如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ISO 13485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ISO 15189 醫學測試實驗室、與ISO/IEC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等認證制度,都可以幫助民眾確保社會照護機構的專業能力。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周念陵執行長
接下來,林麗嬋教授以「機構式照護(institutional care)的現況與未來需求」為題,進行第三段引言,介紹目前台灣有社政體系的老年福利機構、退輔體系的榮民之家、與衛政體系的精神護理之家等等, 這些機構的評鑑指標不盡相同。林教授並表示,政府的縣市督考逐漸走向公布關鍵品質監測指標,如壓瘡發生率、院內感染率等,而機構式照護最重要的其實不只是硬體設備,而是照護的人力素質。其實長期照護協會已經有針對相關機構所做的評鑑,但沒有認證這一塊,這是未來可以考慮發展的方向。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林麗嬋教授
陳惠姿理事以「長期照護與居家照護的現況與挑戰」為題,進行第四段引言,她提到在實務上,長期照護與居家照護品質的核心指標為病人的安全、尊嚴與舒適。其中病人安全這一點,涉及護理專業能力的展現,應是現行認證制度較容易涉入的面向。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陳惠姿教授
最後,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工作處劉美芝小姐則以「兒童與青少年的社會照護」為題。她認為目前台灣對於兒童與青少年的福利制度堪稱完整,可以說大部分的地方政府都考慮到了。而其中與產品安全驗證較相關的是兒童安全與事故預防,如兒童安全座椅與玩具等,這部分未來TAF可以以認證的角色介入其中,扮演最上游的監督者,把關審核驗證機構的產品驗證能力。
財團法人臺灣兒童豎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工作處劉美芝
這次座談會基本上釐清了很多我們一般人對於台灣的長期照護與照護機構的想像,在法規面與實務面都提供了很深入的觀點。比如說大理石地板雖然看起來美輪美奐,但是對於照護機構卻反而是不合格的一項指標,因為不能防滑,反而容易造成年長者跌倒。此次邀請的講者除了學術理論之外,對於實務面也多所瞭解,講者跟同仁們也紛紛以自身經驗互相分享,獲得極為寶貴的知識與經驗。在少子化與高齡化已經成為台灣無可迴避的重大社會問題時,這次座談會給予TAF對於未來認證在社會照護方面可以參與的部分,提供了了一些可能的方向與建議。未來後續會有更多的討論與實踐,讓台灣的社會照護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