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IEC 17025 意見與解釋專欄 – 改進
本期認證報導選擇ISO/IEC 17025 第4.10節之「改進」為本期專欄主題。對於本專欄的意見或對ISO/IEC 17025之疑問,歡迎實驗室以電子郵件方式提出,e-mail: jitsai@taftw.org.tw。
ISO/IEC 17025:2005 4.10 改進之涵義?實驗室如何執行改進?
ISO/IEC 17025第4.10節中對於「改進」,其條文內容為實驗室應運用品質政策、品質目標、稽核結果、數據分析、矯正及預防措施及管理審查,持續改進其管理系統的有效性。此說明實驗室要促進品質管理系統有效性之改進,應考慮之活動有:
- 經由品質政策之建立,營造實驗室一個激勵改進之氛圍及環境。
- 建立品質目標以明確改進之方向。
- 稽核結果及數據分析,可尋求改進之機會及安排適當之改進活動。
- 召開管理審查以衡量改進效果,確定改進目標與過程。
- 矯正及預防措施為改進方法之實際執行。
因此 ,實驗室透過執行上述之活動,可產生促進品質管理系統有效性之改進。
對於品質系統管理之改進,首先應瞭解戴明迴圈(Deming Cycle)之概念,因此概念與改進息息相關。在戴明迴圈共有四個階段,分別是PLAN(規畫) 、Do(執行)、Check(查核)、Action(改善),簡稱PDCA:
Plan (規畫):計畫改變
Do(執行):履行改變
Check(查核):評估改變之成果
Action(改善):將改變標準化或放棄(若改變未能成功,則應放棄)
要注意的是,無論改變成功與否,戴明迴圈始終是會重返計畫之階段,然後又再重複執行、查核、處理等階段,永不止息,因改進之追求是永無止境的。
改進包括兩種方式,一為漸進式改進(圖一),另一為蛙跳式/創新式(圖二)之改進。漸進式改進為將實驗室之每一階段過程,例:收件、試驗、試驗報告產出等,尋求改進,點點滴滴累積,進而使實驗室管理獲得有效性改進。蛙跳式改進則為顯著重大之改進。在一具規模度之實驗室由於電腦系統之引進,使得收件、試驗過程及出試驗報告等系統化,人員在資料處理成本大幅降低及提升服務品質,此屬蛙跳式改進。在一已有電腦化發出試驗報告之實驗室,分析每一試驗之重要因素,利用加強電腦軟體工具,設計偵錯之功能,以降低發出試驗報告之錯誤率,此屬漸進式改進。
圖一 漸進式改進;圖二 蛙跳式/創新式改進
實驗室應瞭解改進是永不停息的,應經常地重設定目標,管控工作過程,持續地學習,施行源頭管理,注重預防而非事後補救。改進只能經由人員執行,實驗室人員經由戴明迴圈個階段,以過程之改變而獲得結果之改進。品質無法直接改進的,而是經由實驗室人員改進過程而獲得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