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認證論壇(IAF) 公報:對已獲得ISO 9001 及ISO 14001認證之驗證的預期結果
國際認證論壇(IAF) 與國際標準組織(ISO) 於2009 年7 月正式公告兩份文件,對取得ISO 9001、ISO 14001 認證之驗證的價值與相關性,推廣一個共同焦點,意即如何透過完整的符合性評鑑供應鏈機制,共同努力達成這些預期結果。IAF 並於2010 年會中要求所屬會員廣為宣導,以導正符合性評鑑中各利害關係人因不了解所造成之誤解,進而有利未來符合性評鑑之發展。

本會已將兩份文件翻譯為中文,並請已認證驗證機構廣為宣導,茲擷取文件之重點說明如下。
(一)ISO 9001
已獲得ISO 9001 認證之驗證的預期結果 (從組織客戶之角度)
「在界定之驗證範圍內,其已獲得驗證之品質管理系統的組織,能夠持續提供符合客戶與相關法規及法令要求之產品,且以提高客戶之滿意度為追求目標。」
註:
- 「產品」也包括「服務」。
- 客戶對產品之要求可為明訂( 例如在契約或約定之規格中) 或為一般暗示引申 ( 例如根據組織之宣傳資料或於該經濟體/ 產業領域中之共同規範)。
- 對產品之要求得包括交貨及交貨後之活動。
已獲得ISO 9001 認證之驗證,其代表之意義:
為確認「產品」的符合性,獲得認證之驗證的程序必須提供客戶有信心,確信組織具有符合適用之ISO 9001 要求之品質管理系統。特別是,組織必須讓人確信:
No | 說明 |
---|---|
A | 已建立適合其產品與過程及適用於其驗證範圍之品質管理系統。 |
B | 能夠分析及了解客戶對於其產品之需求與期待,以及產品之相關法規及法令要求。 |
C | 能夠確保已訂出產品特性,以符合客戶與法規要求。 |
D | 已決定並正在管理為達到預期結果(符合性產品與提高客戶滿意度)所需之過程。 |
E | 已確保有足夠之資源,支持這些過程之運作與監控。 |
F | 監督與控制所界定之產品特性。 |
G | 為預防不符合事項為目的,並且已有系統化的改善過程。 |
H | 已實施有效的內部稽核與管理審查程序。 |
I | 監控、量測及持續改進其品質管理系統之有效性。 |
已獲得ISO 9001 認證之驗證,不表示下述意義:
-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必須承認ISO 9001 是對組織的品質管理系統,而非對其產品,界定所需之要求。獲得ISO 9001 認證之驗證須能讓人確信組織具有「持續提供符合客戶與相關法規及法令要求之產品」的能力。它也不必然確保組織一直都會達到100% 的產品符合性,雖然這是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
- 已獲得ISO 9001 認證之驗證,並不表示組織提供的一定是超優產品,或產品本身被驗證一定符合ISO( 或任何其他) 標準或規格之要求。
(二)ISO 14001
已獲得ISO 14001 認證之驗證的預期結果( 從利害關係者之角度)
「在界定之驗證範圍內,其已獲得驗證之環境管理系統的組織,能夠管理其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並能展現以下之承諾:
- 預防污染。
- 符合適用之法律與其他要求。
- 持續改進其環境管理系統,以達成其整體環境績效之改善。」
已獲得ISO 14001 認證之驗證,其代表之意義:
獲得認證之驗證之程序,必須能夠確保組織具有符合ISO 14001 要求且適合於其活動、產品與服務性質之環境管理系統。特別是界定之範圍內,證明該組織:
No | 說明 |
---|---|
A | 已明訂適合其活動、產品與服務之性質、規模與環境衝擊的環境政策。 |
B | 已確認其活動、產品與服務中,其能控制與/或影響之環境考量面並已決定具有重大之環境衝擊之事項(包括與供應商/包商有關之事項)。 |
C | 已有相關程序,用以確認適用之環境法律與其他相關要求,以判定如何適用於環境考量面及隨時更新資料。 |
D | 已實施有效之控制,以履行其遵守適用之法律與其他要求之承諾。 |
E | 已依據法律要求及重大之環境衝擊,界定可衡量之環境目標與標的,並已準備達成目標與標的之執行計劃。 |
F | 確保為組織工作的人員或代表組織之人員都已知道其環境管理系統之要求並能勝任執行對潛在重大環境衝擊有關之任務。 |
G | 已確保與重大之環境考量面有關之作業都在規定之條件下執行,及監督與控制可能造成重大環境衝擊運作之關鍵特性。實施內部溝通及回應與溝通(若有必要)外部利害關係者之程序。 |
H | 已建立及(若適用)測試對環境影響事件之緊急應變程序。 |
I | 定期評估其遵守適用之法律與其他要求之符合性。 |
J | 為預防不符合事項為目的,並且已有相關程序。 |
K | 已實施有效的內部稽核與管理審查程序。 |
已獲得ISO 14001 認證之驗證,不表示下述意義:
- ISO 14001 是界定組織的環境管理系統之要求,但不界定特定之環境績效標準。
- 獲得ISO 14001 認證之驗證能提供確信組織能符合其之環境政策之信心,包括遵守適用法律、預防污染、及持續改進環境績效之承諾。但不確保組織達成最佳的環境績效。
- 獲得ISO 14001 認證之驗證的程序,不包括有關完整法律之符合性稽核,也不能確保絕不發生違法事件,雖然完全遵守法律規定一直都是組織之目標。
- 獲得ISO 14001 認證之驗證不表示組織一定能夠防止環境事故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