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國際認證論壇(IAF)技術委員會會議
左圖:溫室氣體確認與查證機構認證訓練(講台中立者為作者);右圖:國際認證論壇(IAF)技術委員會會議
國際認證論壇(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Forum, IAF) 於2011 年3 月5 日至13 日於英國倫敦郊區艾普森鎮(Epsom) 召開2011年之IAF TC(Technical Committee) 會議。本次會議議程除包含IAF TC 大會及各相關 IAF 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WG) 之各項技術議題討論外,本次會議並納入「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機構認證訓練」,由亞太認證合作組織(Pacific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PAC) 主動規劃及安排, 並邀請IAF 會員中已執行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之認證機構,如:TAF( 台灣)、JAB( 日本)、UKAS( 英國) 及JAS-ANZ( 紐澳) 等認證機構代表擔任講師,提供欲發展溫室氣體確證或查證機構認證(ISO 14065) 之IAF 會員做為一項基礎能力建置之人員訓練課程,另外亦邀請清潔發展機制(CDM) 認證專門小組(Accreditation Panel, AP) 之專家代表說明CDM 運作相關機制。本次訓練相關課程內容如下:
- 溫室氣體認驗證簡介及相關標準發展
- 管理系統與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機構之差異
- 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過程及原則
- 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機構認證執行程序
- 認證範圍規則及風險評鑑
- CDM 確證與查證說明
- EU-ETS 機制說明
- 認證機構能力及人力資源
- 實例演練
本次參與訓練對象涵蓋IAF 所有區域會員之認證機構代表,於訓練過程中,參與者亦共同分享該經濟體目前所發展及執行的溫室氣體方案現況,而最令參與者關心的議題,即為各國間對於認證、確證或查證的結果如何達到等同認可之目標,此議題已同時在PAC 及IAF 多邊相互承認協議(Multilateral Recognition Agreement, MLA) 工作小組中討論, 但因為溫室氣體方案之預期使用者(Intended user) 不同、執行規範不同或適用標準不同等情況下,欲達到各國之間的溫室氣體等量認同(One ton - one ton rule),除了依賴認證體系之相互協調外,仍需同時藉由政府層級之投入及溝通,方能促使此項目標之達成。
整體而言,參與者對於訓練教材內容及議程安排皆表示滿意,並表達期望IAF 各會員及各認證區域體系之認證聯盟可參考本次PAC 發起訓練之模式,並擴大邀請參與訓練對象,以提升國際認證形象及IAF 平台之運用,確實達到資訊及技術之國際交流。